您好,欢迎进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检测认证技术专业委员会官网! 免费注册
2024年03月29日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中医药国际化渐得“良方”

中国中医药国际化渐得“良方”

来源: 阅读: 4,475 次

  越来越多中药正在摆脱“慢郎中”的印象,向急性心梗等危急险重疾病领域发起进攻。

  正在此间进行的“第十三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一项名为“基于心脑血管病变的脉络学说理论研究”的中国“973项目”研究成果发布,再次证实了中医方药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确切疗效。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介绍,目前相关通络药物已进入美国FDA的II期临床试验,研究成果也得到国际领先专业学术期刊的肯定。未来中医药将更积极参与国际舞台“竞技”。

  目前,中国已有5种中药通过美国FDA的II期临床试验,有4种在欧盟注册研究。 “中医药走向世界,前提是因为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介绍,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0个中医药中心,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

1426063166105387_480_320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检测认证技术专业委员会顾问张伯礼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药的国际化之路显得较为缓慢,困难很多。传统中药治疗因时、因人、因病不同会采取不同的方法,疗效也存在不确定性,这同现代医学所要求的标准化生产与治疗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标准欠缺、成分不明、作用机理不清晰、药效不恒定等问题制约着中药的国际化。

  针对这些难点,最近几年中国制定了《中医药法》,发布了《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为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与国际化提供了指导与保障。

  在具体操作层面,张伯礼说:“中医药的国际化,需要以科技为支撑,以标准为引领。首先要求我们修炼好中医药的‘内功’,把中医药研究以及标准制定的功课做好,确保中医药走出国门后能够有效、安全以及质量可控。”

 

256-0013

  中医药国际化需要质量可控稳定的中医药产品。针对中药材市场存在的质量参差、以次充好的现象,中国推进中药材培育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和推广,开展多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形成了数个行业规范与标准草案,并制定了中药首个ISO标准——人参种子种苗国际标准。

  钟南山说:“中医药在国际上得到认可需要运用现代医学语言而不是传统中医语言。”传统中医药要被国际广泛接受依赖于对中医药疗效的肯定,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研究验证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运用现代医学语言,需要中医药在疗效自证方面从依靠经验转变到依靠临床研究上来。

  以循证医学为代表的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也已经在中国中医药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重视与使用。从中医药研究看,中医药科学研究也突飞猛进,质与量兼顾。据统计,2013年中国中医药相关SCI论文数量达到3007篇,是1993年的7倍有余。

  中医药走向世界,既需要世界语言,也维持了中医的特色语言。

  从过去的单方药,到现在复方药物疗效进一步被国际上所接受,在中医药苦修“内功”之余,国际接受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吴以岭说:“从中药参与美国FDA的II期临床试验的经验来看,评价机制从过去的重视作用机制与成分含量,到现在重视疗效,世界对中医药的看法与要求也发生了改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双方之石可以搭桥。”张伯礼说,“中医药国际化之路越走越宽,需要中西医学以更加宽容、开放的姿态相互交流,推动人类医学事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