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阅读: 2,812 次
近年来,泸州泸县太伏镇综合考虑本地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引进枳实枳壳、吴茱萸、佛手、车前草、黄精、白芷等优质中药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初步形成现代中药材产业发展集群,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带来一剂“良方”。
近日,在泸县太伏镇照南山村的小山坡上,一株株吴茱萸树挂满了果实。微风拂过,一股药香味扑面而来。多位村民穿梭在中药材基地里,进行锄草、护枝等田间管理,脸上显露着丰收的喜悦。
三年前,太伏镇党委政府回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王鑫回到家乡,创办了泸县上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流转了该村116户村民土地,发展吴茱萸、枳实枳壳、佛手等优质中药材种植470余亩。三年来,该专合社除了为村民带来稳定土地流转收益金外,中药村基地也成为当地贫困户就业基地,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出了一剂“良方”。
“我在王老板这里干了三年了。你看嘛,佛手、枳实枳壳刚摘完,吴茱萸又马上要摘了,还是常年都有活干。我在这里做锄草、施肥、采摘这些活儿,每个月大约有1300元左右的收入。”照南山村贫困户邓世芳脸上挂着笑容,满足地说。自2017年开始,泸县上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中药材基地陆续为当地50余名村民提供季节性务工岗位,其中就包含邓世芳在内的16名贫困户。
“贫困户在基地务工,实现年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将完善药材库房、加工房建设,形成一条集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同时我们将为贫困户提供种植技术和树苗,在中药材成熟后再统一回收,带动更多贫困户走上产业脱贫道路。”泸县上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周建梅说:“我们希望通过吸引更多贫困群众种植中药材,发挥中药材集群种植资源优势,帮助贫困群众利用山地、荒地等种植中药材,开展种植、管理、收购、销售一条龙服务,让贫困群众依靠中药材种植致富。”
在泸县太伏镇林桥村,无藕荷花种植也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剂“良方”。
“我们种的这种荷花周身都是宝,莲子是一味中药,现在市场需求量大,荷花可以进入鲜花市场,莲蓬可作为畜禽饲料,荷叶可以用于制作饮品,比种藕的亩收益高得多。最重要的是一年种植,十七年受益。”泸县善诚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种莲技术负责人彭勇介绍。该专合社流转60余户农户128亩田地,引种科研院校培育的无藕莲子,据今年行情测算,每亩收益在7——8千元。
“在荷塘里工作,每个月有2200元的收入,这样既方便照顾家里,也有收入来源。”今年68岁的村民周放奴说,跟他一样有固定工资的共有三个人,遇到种植和摘莲籽时,专合社还另外聘请一些零工。单种植荷花时节,专合社就支出务工工资1.2余万元。
据了解,基地位于太伏镇林桥村的泸县善诚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过考察,将以前的养殖产业转变为种植产业,引进了以采莲花、摘莲子为主的无藕荷花种植,流转了60余户村民土地,带动30余户村民种植无藕荷花,为贫困户提供务工岗位,培训种植、采摘等技术,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泸县太伏镇王湾村是泸县最南端、最偏远的村庄,距泸州市城区42公里,距泸县县城52公里,全村人口6000余人,贫困户69户185人。该村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留在家中的人口基本都是老弱病残,其中妇女占85%以上。
2016年,太伏镇引进泸州天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王湾村,靠着引种“小青果”枳实枳壳推动整村脱贫致富。通过镇、村、企业合力推动,村集体经济牵头谋发展,建立了“公司 农户 专合社”的发展模式,鼓励农户以土地流转、入股、务工等形式,积极参与基地的发展,流转3000余亩土地用于枳实枳壳种植,采取“保底分红 务工工资”的方式,实现枳壳枳实产业基地与农户利益共享,切实保障贫困群众得增收、村集体经济得发展、企业得收益。截至目前,王湾村通过发展枳壳枳实中药材产业,为全村1300余农户带来年人均1000余元的增收。
“今年基地产枳壳鲜果500余吨,产值达250万元左右,为200余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泸州天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小玲介绍。今年,王湾村3000余亩枳壳枳实已挂果收获,年产值达420余万元。下一步,王湾村将继续扩大枳壳枳实发展规模,形成万亩枳实枳壳中药材产业基地,进一步带动王湾村6000余村民脱贫致富增收。
当前,泸县太伏镇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深入推进中药材种植产业,计划在石坝、五里、林桥、大坪子等村集中、连片发展1.2万亩中药材产业,倾力打造泸州市道地中药材产业基地,强化产业扶贫带贫作用,让贫困群众依靠中药材种植走出一条脱贫致富新路。
上一篇:药材种植:脱贫致富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