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检测认证技术专业委员会官网! 免费注册
2024年03月29日
关注官方微信

>北京延庆 中药材种植带动山区残疾人致富

北京延庆 中药材种植带动山区残疾人致富

来源: 阅读: 1,770 次

近年来,延庆县四海镇的北京河海猪苓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摸索出一条适合残疾人的种植中药材猪苓的路子,带动大山深处的残疾人走出了一条“既不离土又不离家”的就业致富之路。

野生猪苓的发现与栽培

四海镇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城东46公里处,平均海拔700米,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为85%,林业占地面积为142866亩,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四海镇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近年来,在该镇西沟里村、西沟外村、海字口村、菜食河村、石窑村等均发现野生猪苓的生长。

猪苓属多孔菌科真菌药物,在我国入药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近年猪苓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辅助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连续多年采挖,我国野生猪苓资源日趋枯竭,国家已将其列为三级保护野生植物和药材。

2009年,四海镇菜食河村的村民王永泽和西沟里村村民一起到陕西汉中考察猪苓种植技术,发现西沟里村的自然环境条件特别适合种植猪苓。同年8月,王永泽带动西沟里村村民在海拔1000米的林下穴植猪苓35亩,在农户院落种植1000余筐,3年后产值总计约227.5万元。

在猪苓半野生栽培实践中,王永泽和村民掌握了栽培技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探索出了多种栽培模式,既可上山又可下山,既可林下栽培又可筐内栽培。随着“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的推行,猪苓种植逐步实现了由坡地林下栽培向适宜平地栽培、由单一栽培向立体栽培、由家庭副业向主导产业的转变,四海镇猪苓种植逐渐实现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

成立扶贫助残基地

2010年9月,40名种植户成立北京河海猪苓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四海镇西沟里村、西沟外村、菜食河村、海字口村等9个村的农民种植猪苓,辐射带动残疾人66户。

2013年,河海猪苓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了更好地带动残疾人户种植猪苓,向延庆县残联申报了扶贫助残基地,并顺利通过了北京市残联的考核验收。

基地成立后,北京市残联就业服务中心和市科技协会多次邀请北京农学院的食用菌专家为四海镇近百名残疾人进行了猪苓种植的培训,现场为残疾人解疑答惑,专家还入户进行一对一指导,对种植户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指导。对于缺乏生产资料的种植户,市残联和市科技协会给予帮助,提供原料,并随时指导。有了北京市残联和延庆县残联的大力支持,基地开始以百般信心带动更多的残疾人户种植猪苓。

目前,基地根据四海镇残疾人分布特点及劳动能力程度,免费向残疾人发放猪苓菌种,通过林下种植和筐内栽植方法种植猪苓,减少了残疾户的投入成本,并承诺在3年以后会以保护价格收购残疾户种植的猪苓,实现一条龙服务,解决了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残疾人受益满口赞

“我干不了重活,现在家里的后院和地里都种上了猪苓,还有专家来指导,管理也容易,在家里就能挣钱,真是太好了!” 西沟里村肢体残疾人吴献花激动地说。

因为行动不便,四海镇大多数残疾人种植户都采取了筐内栽植的办法,在自家庭院里种植猪苓,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能获益。吴献花介绍说,他们早在2009年就开始在合作社的帮扶下种植猪苓,每筐猪苓种植成本为33元,预计3年后每筐猪苓产猪苓干1.5斤,以2012年商品猪苓干价格70元/斤计算,每筐猪苓产值105元,每筐可获利72元。以每户残疾人种植120筐计,3年利润达9360元。